“此公满身皆金石之气”——方介堪藏拓高清欣赏

2023-03-07 15:08:37 来源:书法密码

方介堪治印,摄于20世纪60年代

方介堪是一代篆刻大师、书画家


(资料图片)

当代许多篆刻名家都出自其门下

由于其篆刻太出名

文博专家的身份被篆刻大师盛名所掩

事实上

方介堪一生喜好收集

金石鼎彝、碑帖拓片

且研究颇深

郑午昌笑谓

“此公满身皆金石之气”

下面这些精彩的金石拓片

便是方介堪的私人收藏。

日庚都焠车马玺

王懿荣等题跋

“日庚都焠车马玺”现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,关于其出土地、出土时间及王懿荣购藏情形等,以往多有异说。方介堪先生藏拓原系王懿荣题赠厂肆估人黄新甫者,王懿荣跋文曰:

易州所出,似是烙印,上有柄,有台中空,四面有长方孔,制甚奇。光山胡石查丈有释文,极精辩。新甫先生属拓。光绪壬辰四月得于潍县裴估,懿荣记。

据此可明确其出土地(今河北易县)、购藏时间(壬辰[1892]四月)、来源(得于潍县裴估),弥足珍贵。另据上海图书馆藏王懿荣跋本,可知其出土时间为1891年(见仲威《纸上吉金:小品善拓过眼录》,文物出版社,2017年,第127页)。

扬簋

(潘祖荫印记,本书第120号)

方介堪藏拓中,钤有潘祖荫收藏印者共219件,分属185器。

此簋原无流传记载,据方介堪藏拓等所见“伯寅所得”印、《小校经阁金石文字》8.72.2等所见“郑盦藏敦”印,可知其曾经潘祖荫收藏。

刀口爵

潘祖荫印记

此爵原无流传记载,据方介堪藏拓所见“盨榭藏古酒器”印,可知其曾经潘祖荫收藏。

淊罍

潘祖荫印记

此罍以往仅有冯恕旧藏记载,而据《陶斋吉金录》3.7(见本书器形图版),可知此器曾经端方收藏。又据方介堪藏拓所见“匜宧所宝彝器”印,可知其亦经潘祖荫收藏。

家戈父庚卣

潘祖荫印记

此卣盖以往仅有清宫旧藏记载,而据方介堪藏拓等所见“郑盦藏卣”印,可知其曾经潘祖荫收藏。

盂爵

陈介祺印记

方介堪藏拓中,钤有陈介祺收藏印者共106件,分属102器。

此件爵铭拓本钤有陈介祺“文字之福”“簠斋藏古酒器”“海滨病史”三印。

六年琱生簋

李山农印记

方介堪藏拓中,钤有李山农收藏印者共15件,分属15器。

此簋以往仅有多智友旧藏记载,而据方介堪藏拓所见“山农所宝彝器”印,可知其亦经李山农收藏。

上鄀公簠盖

赵叔孺题赠

本书共收录赵叔孺题赠方介堪拓本16件。

此簠原无出土年代、地点及旧藏记载,据方介堪藏拓所见题跋,可知赵叔孺于甲戌年(1934)自上海购入此器。据其记载,系同年于安徽出土。

彭生作文考日辛簋

赵叔孺赠,首次著录

此簋铭以往未见著录,据“赵氏藏器”印可知其曾经赵叔孺收藏。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同铭之鼎、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有一同铭之盘,三者拓本文字恰可互补。

三国吴嘉禾四年镜

易忠箓题赠

本书共收录易忠箓题赠方介堪拓本11件。此件铜镜拓本题于1935年(乙亥新秋),除释文外,又记有其出土地(樊口出土)、同出器物情况(同出者有黄武、周氏诸竟,制作略同),并钤有易忠箓“易氏”“以古自华”二印,及其夫人万灵蕤“霝蕤传古”印等。

方介堪 晋朱曼妻薛买地宅劵

方介堪手拓

沙孟海、陆维钊、韩登安等名家题跋的珍贵拓片

“书之竹帛,镂之金石,琢之盘盂,传以后世子孙。”在中国古代,常以“金石”呈现“道”之德。而金石作为一门学问则肇始于宋代,学者著作纷呈,成绩显著。宋人开以拓本方式传承金石风气之先,从此,拓本的流传与收藏便成顺理成章之事。

清代乾嘉以降,小学兴起,促使金石学更加蓬勃发展,收藏金石拓本,或乘兴题跋,或互相馈赠,成为文人学者之间的雅好和时尚。其中不乏当时的一流名家学者,如张廷济、阮元、陈介祺、翁方纲、吴大澂、杨守敬等人,风气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。受其影响,方介堪一生喜好收集金石鼎彝、碑帖拓片。

1. 所藏先秦铜器铭文,不乏传世名品,可圈可点者颇有之。

伯鱼簋

旂鼎

太保方鼎

太保簋

燕侯旨作父辛鼎(本书第39号)

貉子卣(本书第193号)

犀伯鱼父鼎

拓本中还有一批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,皆带有族氏铭文,是了解早期原始文字构形的重要金文资料。

冉父辛鼎

商妇甗

方介堪收藏金石拓片对其书法、篆刻的影响。

金石拓本的收藏不仅开阔了方介堪的见识和研究,还丰富了他的篆刻、书画创作。其篆刻师古不泥古,金石味十足;用字讲究,强调篆法;还能将古器物的形制、款识运用到印章创作当中。其书法以篆隶为主,笔意高古,线条浑厚,这与他常年对金石鼎彝、碑帖拓片的深入研究密不可分。这些金石拓本是其研究金石之学的基础和源泉。

方介堪曾言:“篆刻之难不在刻而在篆。欲得篆法,一须钻研金石文字之学,二要多观摩临习三代秦汉金石拓本及前人法书印谱,手摹心追,既得其正,又得其变。”

左 方介堪 春秋列国晚期小玺文

右 方介堪 水仙图轴

左 方介堪 刘氏维翰金石长寿印

右 方介堪 介盦拟秦汉金石文字印

左 方介堪 永嘉马范公(马更)父临

三代两汉魏晋六朝金石文字之章

右 方介堪 鱼饮溪堂

椃角(内壁,本书第373号,陈介琪旧藏)

褱鼎(本书第46号,潘祖荫旧藏)

纪侯簋(本书第88号,陈介琪旧藏)

作宝尊彝卣(本书第166号,潘祖荫旧藏)

椃角(鋬内,本书第373号,陈介琪旧藏)

重爵(本书第250号,潘祖荫旧藏)

伯孝鼓盨(翻拓本,本书第456号)

虢姜鼎(翻拓本,本书第446号)

秦两诏权(翻拓本,本书第485号)

麦鼎(本书第58号)

舌父己簋(本书第66号)

虢叔簠(本书第128号)

x 广告
最近更新